白日梦想家

白日梦想家2018-03-21T02:27:50+00:00

白日梦想家

·纪录片 - 自然2.3k播放927人气值
发布时间:2018-03-21 10:272K

扫码使用新片场app投屏

冰-悟 从没有一条冰壁像它一样让我不能舍弃。去年从网上知道它后,就找好友折腾搜寻它,恰好他在老家发现了它。春节的前一天我俩第一次走近它。第一次站在它的面前时,那种震撼,恐惧,想要爬又不敢爬的无力感几乎让我失语。拿起冰镐开始攀爬的时候几乎像是走进刑场一般绝望和无助,但是内心又被深深吸引着,驱动着身体向前移动。当时的天气很暖活,整个冰壁几乎都在滴水,冰锥打进去很容易抽出来,遂决定下撤。做出这个决定让我如释重负,仿佛给自己的走开找到了一个正当理由:我想去靠近你,但是客观因素不允许,而不是自己太害怕或能力不够。但内心深处明白真相,真相就是自己确实非常恐惧,很为这种不诚实的想法感到羞愧。之后自己能够不停地听见这座冰壁的召唤,仿佛一道咒语,迷人而又恐怖。又仿佛是一个obsession,不完成它仿佛永远心有羁绊,无法自由向前。今年经过多次天气监测,照片比对和资料查询,我们再次来到它面前。从远处看纤细了一些,没有了流水也安静了,但依然有拒人千里的高冷,远远地拿起望远镜默默打量它。跟去年一样望远镜放大了细节,也放大了自己恐惧。那些巨大的冰蘑菇像随时可能砸在自己心上的重锤,而一簇簇冰棱也变成了射向自己的一道道利箭。恐惧让我放下了望远镜,求证似地向折腾询问一些不言自明的细节,其实是在给自己舒缓压力。当然,折腾也无知无畏地附和着冰壁的状况非常好,可以攀爬。他说的是事实,我也明白自己再没有退却的理由。放下望远镜,遮住恐惧,在最后的光亮中规划可能的路线以及做站点。回旅馆的脚步平静而坚定,当下定决心去爬之后内心反而没有那么惶恐,揭开咒语的只能是自己,now or never。回到旅馆,跟折腾一起准备攀爬使用的装备,整理打包之后,再次翻出白天拍摄的照片思考路线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内心依然紧张,但这种紧张终于找到了一点出口,在对第二天攀爬的预演中入眠。 从没有一条冰壁像它一样让自己完全投入。第二天去往冰壁的路上,我俩都很沉默,除了交代摄影师朋友注意脚下路滑,几乎没有任何关于攀爬的沟通。我也告诉自己到达冰壁根部之后不要再观察路线,马上穿戴装备,迅速进入攀爬状态,不给自己生发恐惧犹豫的机会。开始攀爬之后,整个人的状态截然不同。恐慌渐渐消失,在一个个菜花之间寻找出路,清理垂下的冰棱,或绕或翻。在充满空隙的冰帘上找到坚实的地方打好每一镐。整个冰壁170米左右(攀爬长度),无数个攀爬动作,大部分时候都是autopilot状态。身体非常放松,爬到140米时,手臂才开始有一点疲劳,需要甩手放松一下,后来回忆可能也跟营养补充不足有关。心态也很放松,除了记得自己在翻最后一个菜花之前上一颗冰锥离得比较远有点紧张之外,其他冰锥仿佛都是本能的打进去,没有特别的提醒自己要打锥的印象。相对有挑战的时段是自己做好保护站保护折腾上来的时候,注意力开始关注周围的环境,思考冰壁的稳定性,登顶之后的下撤路线,时间进度。我会尽量用一些积极的因素安慰自己,比如周围的冰都是蓝色结实的冰,冰和岩壁的连接很紧密,下降时自己能够做足够的清理减少落冰等。再次攀爬时,这些思考会马上停止,着眼于面前的每一镐,没一脚,不望头上的巨大菜花,也不看脚下的百米悬空。没有兴奋,没有恐惧,没有美好,没有烦恼。也许这就所谓的空,flow或into the zone。 从没有一条冰壁给我带来如此大的精神享受。攀爬之前冰壁上的未知压得自己喘不过气,为自己的怯懦感到羞愧,在冰壁上的一步步摸索揭开了路线上的谜题,也驱走了心中的魔咒。 它是一项合适的挑战,激发出了最好的自己。有人说遇到事情反弹回来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我很庆幸被这座冰壁弹回来的自己没有让自己失望。有人会问我它的难度如何,我不太想去评估它的难度,一个数字远远不能说明它的美。客观的数字无疑会引发一些比较,这也会影响这次完美的经历留给我的特殊回忆。人们把它叫做圣诞树,但于我而言它更像是一颗菩提树。圣诞树给人带来快乐,但攀爬它时我仿佛没有想法,情绪,关注不到自己的身体心理,就像菩提树下的\"无我\"。一世有这一刻,足矣!

剧照

评论

等待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