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心灵跨种族女性故事《听》
2017-03-17T16:04:00+00:00扫码使用新片场app投屏
曾经看过一部巴基斯坦纪录短片叫做《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第88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讲的是一位叫萨巴的女孩因为和自己钟爱而非家人安排的男孩去法院登记结婚,遭到父亲枪击并“弃尸”的故事。在医院抢救下萨巴活了下来,她的父亲被关进监狱!故事在这里没有结束,在巴基斯坦,萨巴父亲做的这件事情叫做“荣誉处决”,如果他真的杀死了女儿,只要他的妻子去法院说原谅他了,他就会被释放。而他如果没有成功杀死女儿,女儿本人去法院说原谅他了,也会没事。
萨巴最后做了怎样的选择,在这里我就不剧透了,想看的小伙伴可以留言告诉我,如果人数比较多,范范就会推荐到V电影。在巴基斯坦的大环境下,萨巴会发生那样的故事。而在丹麦的这个警察局里,世界上最发达、最平等的国家之一,竟然也上演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痛心疾首的故事。
导演Hamy Ramezan 和 Rungano Nyoni一上来就以三个视角重复了三次女主人公苦难诉讼的片段。受害人、翻译、男警官,每一次多一点信息,构建起了三方对立的故事格局。随着剧情的发展,镜头依然静静地设在那里,但故事的走向却令人乍舌。批判,我们批判翻译的颠倒是非、巧舌如簧,挥之不去的封建陋习;我们批判男警官的自以为是、玩忽职守,浑然天成的白左天然呆;我们批判孩子的懦弱天真、自私麻木,被现实打败的邪恶种子。我们要批判受害人和女警官吗?也许可以找到她们身上值得批判的地方,但还是留下些静默吧。
影片叙事缓慢,段与段之间都有较长的黑场过渡。不是留有喘息,反而给了我们机会加速思考。最后,受害人没有走出警察局故事就在那里结束了。但相信看到这样的结局,观者的内心是无法平静的。大脑飞转继续演绎这个故事。比如,受害人和孩子被带回家了,继续过着拳脚相加的生活。比如,在她准备走出房间的时候,突然停下脚步狠狠摘下自己的面纱,漏出伤痕累累的面庞。再比如,过了不久,同样是这两位警官,心情复杂地受理了这位女子家暴致死的案件...
文章开头先为大家讲述《河中女孩》的故事,是希望用真实事件交代丹麦警局这部影片的可信性。你觉得荒谬吗?世界上就是有一些黑暗的角落每天上演着这样看似荒谬的悲伤故事。上网搜搜“荣誉处决”的新闻,无论网红、孕妇都不能幸免于难。而讲述索马里黑人模特华莉丝·迪里的自传电影《沙漠之花》中,也有遭到同胞母语侮辱的一幕,同样发生在如同丹麦一样开放发达的美国,同样是看似提供友好帮助的公开场合。《河中女孩》的导演奥巴德·奇诺伊说;“在荣誉杀害女性的凶手都能被绳之以法之前,巴基斯坦所有的女性都无法有安全感。”那层面纱很薄,但想用法律手段去看透它却很难!
标签
评论
等待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