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直播的非遗传承人》——抖音,我的直播日记
2022-03-06T09:22:48+00:00《玩直播的非遗传承人》——抖音,我的直播日记
扫码使用新片场app投屏
织造30多年的范玉明是缂丝这门非遗技艺的大师,也是2021年的抖音直播新人。
从小就看着妈妈姐姐缂丝的范玉明,长大后自然接手了这门祖传技艺。但做缂丝的前20年,范玉明都只是靠它养家糊口。
直到2006年,缂丝被正式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门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的技艺,需要依靠装着各色丝线的梭子在纬线间交替穿梭,勾织出各种纹样与色彩。因织造的特殊性,图案中会出现一些缺色的点,犹如刀刻一般。因此缂丝,原本也叫做“刻丝”。
范玉明曾用缂丝复制了明十三陵的40多件文物,或华美或素雅。但这门过去被奉为皇家御用织物的手艺,也面临诸多非遗文化共同的悲哀:没有年轻人接班。
“近几年来,干活的全是我们这些眼花手慢的老年人了”,即便眼睛允许,范玉明的缂丝生涯也只能再延续十来年。
但他发现,不少同行通过抖音传播相关的非遗手工艺,获得了很高关注。儿子和他说,这是一个机会。
去年5月10日,范玉明甚至不太了解抖音是什么,就硬着头皮开始了自己的第一场直播。
他起初以为直播只是录像,只顾埋头织造。评论里好多观众留言,“只看得到人,看不到手部动作”,好多人也不明白他在做什么。网上的评论,更是让今年50岁的范玉明感到困惑。
他只得一遍遍跟大家讲,什么是缂丝。时间久了,常来直播间的老粉甚至会为新进直播间的观众科普。范玉明也像个小学生,在笔记本上记下“yyds”、“绝绝子”的意思,不时在直播间中用同样的网络用语回应观众。
很快,直播间里开始有观众问,能不能买到缂丝的工艺品。尽管工艺复杂,缂丝很难大规模批量生产,但范玉明还是上架了一些扇子、香囊等工艺品。一批沉迷于汉服文化的爱好者,同样成了这些工艺品的忠粉。
结合儿子给他看的现代设计纹样,范玉明不光做出了有别于传统图案的缂丝作品,还勾起更多粉丝想要学习这门技艺的渴望。
范玉明的直播间,成了很多观众了解非遗文化的一扇窗口,更让自己开始重新审视一门传统技艺的新方向。现在他觉得,“这门手艺能活过来”。
标签
评论
等待加载中…